黑客帝国是原创剧本吗(黑客帝国改编自哪里)
本文目录一览:
- 1、好莱坞一九九零(这一年真是好莱坞的美好时光)
- 2、求 黑客帝国 中文剧本 1 2 3 部 高分问题
- 3、《黑客帝国》的编剧叫什么名字?
- 4、关于《黑客帝国》的问题~
- 5、黑客帝国的小说,电子版的谁有?
好莱坞一九九零(这一年真是好莱坞的美好时光)
来源 | 英国《独立报》
编译 | 李祉滢
如果世界末日即将到来,美国人会如何应对?
——当然是去看电影了。
焦虑的1999
1999年,世界为混乱做好了准备。
2000年即将到来,随之而来的是灾难威胁。
在千禧年的第一天,当钟敲响午夜时,人们预计飞机会从天而降,银行系统也被推测会发生内部崩溃。
在20世纪60年代第一次编写计算机程序时,工程师们使用的是两位数的代码,省略了“19”。
当时的专家们担心,程序不懂得识别“00”,将会导致灾难性的故障,并使我们的电子产品发生故障。
当时的杂志封面和报纸警告,众所周知的“千年虫漏洞”将对所有人的设备造成严重破坏。
意想不到的是,新年前夜安然无恙地过去了。这也意味着《星球大战1:幽灵的威胁》,突然之间,成为了1999年最大的虎头蛇尾之作。
▲《星球大战1:幽灵的威胁》海报
电影奇迹之年
事实证明,焦虑感能造就伟大的电影。
1999年是电影行业充满奇迹的一年,有许多的电影剧本都基于观众对千禧年到来的恐惧而作。
这本新书深入研究了当年的电影创作、电影文化和观众的反响。
“感觉那是电影业的特殊一年。处在宿命论的边缘让人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兴奋感。我们走的距离越远,我们就会意识到它是多么的特别。”
拉夫特里说的没错。在1999年,人们学会了身处搏击俱乐部的第一条规则——不要谈论《搏击俱乐部》这部电影。
就在那一年,《第六感》上映,由当时的童星海利·乔·奥斯蒙(《人工智能》主角)参演。
在《女巫布莱尔》中,三个电影专业的学生带着相机走进马里兰的树林,再也没有回来。
还有其他的如《傀儡人生》《上班一条虫》《木兰花》《校园风云》《大开眼戒》等等一系列名作,数也数不清……
但这些都还不是当年最赚钱的大片。
1999年如何颠覆大银幕
《最好的电影年:1999年如何颠覆大银幕》这本书是热爱电影人士不可错过的佳作!里面采访了那个时代的一些巨星——爱德华·诺顿、M·奈特·夏马兰和柯尔斯顿·邓斯特等电影明星。
当我们重新回顾当年的电影,我们不免提出三个问题:
(一)1999年真的是电影史上最好的一年吗?
(二)是什么导致了大规模创作思想的爆发,是因为世界正在慢慢走向被怀疑的灾难?
(三)在一个由特许经营权主导的多剧场时代,像1999年这样的原创电影故事般的黄金时代还会再次发生吗?
本·弗里茨解释说,随着千禧年的临近,多厅影院仍然是熙熙攘攘的地方,这使得电影制作经济变得强劲,而随着DVD的出现,电影制作经济将变得更加有利可图。
“制片厂只需花费几美元就可以制作和运送一张DVD,然后他们以15美元的批发价出售,其余的都是利润。人们一直在购买DVD。如果你不卖DVD而卖杂货,商店就亏大了。”
DVD的经济回报对制片厂来说是很棒的,这意味着即使一部电影在电影院不是很卖座,它仍然可以通过DVD在后续赚钱。例如,《搏击俱乐部》在上映时令人大失所望,票房收入仅为3700万美元,而制作预算为6300万美元,但却成了DVD销售中的大热门。
换句话说,电影在当时更容易获得巨额利润。 因此,有了更多的制片厂,制作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的电影,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创造性的飞跃。
▲《搏击俱乐部》剧照
“当你需要拍更多的电影时,你就会承担风险,做更有趣的事情。”弗里茨说。
1999年,大品牌把好机会都收归囊中,制片厂别无选择,只能把机会交给新导演,比如《木兰花》的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和《黑客帝国》的沃卓斯基。
走向新时代的电影
利用当时人们对新千年到来的恐慌以及紧张情绪,再加上1999年4月发生的科伦拜校园事件等加剧了这种紧张情绪,年轻的导演们巧妙地将这种紧张情绪注入了他们的电影之中。
《黑客帝国》是一个技术反乌托邦式的噩梦,它反映了随着互联网开始进入大众家庭,人们感到担忧——当人类“连接”到数字设备时会发生什么。
《搏击俱乐部》则是一个寓言故事,讲的是在一个日益消费主义化的社会里,一个人是如何完全抽离自己的。
《第六感》是关于一个在现实解体的人,而再多的技术也救不了《女巫布莱尔》中注定要倒霉的电影学院学生。
▲《黑客帝国》海报
1999年的电影似乎在走向新时代的社会,在这个交界处平衡人们对未知的焦虑和兴奋。
这些电影都是在同一年上映,有着相似的主题,探索着相似的东西,这仅仅是一个巧合吗?
“《黑客帝国》的剧本写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但我热爱艺术,热爱思想的形成方式,并相信时代精神是一种奇怪的文化导向力量,当有那么多艺术家陷入同样的不安频率时,这不可能只是一个巧合。”拉夫特里说。
美国文化特色电影
拉夫里特在书中探讨的另一个点是,互联网狂热的兴起,在当时是一种全新的现象,这促进了当时人们对这些题材电影的议论和炒作。
“无论是围绕《女巫布莱尔》的歇斯底里,还是人们对加加宾克斯(Jar-Jar Binks,《星球大战》里一个让人讨厌的角色——编者注)的抱怨,我认为这都为这些电影所涉及的主题增加了一层光彩。”
▲《女巫布莱尔》剧照
这些是关于美国社会习俗和欲望的美国电影。 弗里茨回忆说:“当时国际电影市场才刚刚打开,所以大多数电影都是在考虑英语市场的情况下拍摄的。他们根本没有想到中国、俄罗斯或拉丁美洲,所以电影更具美国文化特色。”
在当今不那么有利可图的电影制作环境中,电影制作人需要牢记他们的电影在其他地区的表现,以确保全球票房可能达到最高水平。
然而,当时仅从美国观众那里就能赚到足够的钱,所以像1999年上映的《美国派》这样的电影,可以深入挖掘可能无法在亚洲市场表达出同样效果的体验。
原创电影越来越少
有一个很好的论点是,1999年确实是好莱坞原创电影最好的一年,尤其是在我们目前的电影缺乏勇敢的新思想(到目前为止,在2019年票房收入前十的电影中,乔丹·皮尔的惊悚力作《我们》是唯一一部不基于现有知识产权的原创剧本)。
许多人曾认为,1999年优秀原创电影的过剩是美国电影新时代的开始,但现在,它现在越来越多地被视为一个电影的高峰。
既然电视和奈飞(Netflix)等流媒体公司已经取代了观众偏爱的流行文化平台层次中的电影,现在的电影再也不会达到1999年那样的水平。
“在目前的经济力量下,制片厂现在会想,‘既然我可以制作《星球大战》续集,为什么还要在一个新想法上冒险呢?’”弗里茨说。
“我们现在制作的原创电影越来越少,很多伟大的想法都直接投向了电视。所以我想说,现在我们不太可能看到20或30部有趣的原创电影,更不用说20或30部都很优秀并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电影了, 1999年的辉煌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
如果你把定义扩大到包括为流媒体服务制作的电影和系列片,还有更多值得欢呼的理由。
弗里茨说,像《切尔诺贝利》这样的短集美剧“在20年前可能就是一部电影”。取而代之的是,今天它变成了一部广受好评的电视剧,因为它有超过6个小时的时间来探索故事的各个方面。
▲《切尔诺贝利》剧照
“如果你把你的定义扩展到原创的视觉叙事内容,无论它是在剧院上映,两个小时长还是10小时长的电视连续剧,那么你肯定可以说,我们还会有像1999年这样的一年。”
原创故事的传播媒介变了
那么,原创的故事也许并没有消失,只是传播的媒介不一样了。
“我当然不看《伦敦生活》(Fleabag)这样的电视剧,‘我希望比起连续剧,那会是一部电影,’”拉夫里特说。
“我确实认为出门几个小时,看一些东西,然后去喝一杯,然后谈论它,会让人很惬意。而看电视,就像是‘嘿,我之后会看那个剧的,我们5个月后再聊吧!’感觉就像没有人在同一时间看同样的东西。也就没法马上讨论了。”
▲《美国往事》剧照
拉夫特里喜欢近年的很多电视和电影。他觉得像《她的气味》、《戴安娜王妃》、《高材生》和《美国往事》这样的电影,都证明了现代好莱坞仍然有令人兴奋的原创想法。
但他认为,制片厂和观众都需要改变心态,才能把我们带回像1999年那样。
1999年的辉煌不会再出现
今年,有一些在1999年最受欢迎的电影即将上映续集、重播和翻拍的传言,这与这些电影的20周年纪念日不谋而合。
例如,有报道称,华纳兄弟正在制作第四部《黑客帝国》,演员迈克尔·B·乔丹会继续在节目《信条》(Creed)中出现。
以原创内容闻名于世的一年,听起来像是即将被挖掘出来老调重弹。
我们认为,像1999年这样辉煌的电影年代不会再出现了,而且非常讽刺的是,肯定不会再出现了。
*本文原载2019年8月6日英国《独立报》(The Independent),原题为“Why 1999 was the best year for film”。
求 黑客帝国 中文剧本 1 2 3 部 高分问题
The matrix剧本:
The matrix reloaded剧本:
The matrix revolutions剧本:
貌似吧里只有英语的。
《黑客帝国》的编剧叫什么名字?
沃卓斯基兄弟沃卓斯基兄弟(The Wachowski Brothers),是人们对美国著名兄弟导演安迪·沃卓斯基(Andy Wachowski,右图)和比他大2岁的哥哥拉里·沃卓斯基(Larry Wachowski)的称呼。这是因为他们电影作品的导演、编剧以及制片等常常都是由两人合作完成。其中他们共同导演的《黑客帝国》(The Matrix)三部曲已经成为科幻电影的经典作品。
兄弟情谊常常能创作出许多非凡的东西,沃卓斯基兄弟俩在银幕上,以独特的手法,对现代科幻动作片的拍摄理念、视觉效果进行了大胆改革。虽然他们在影片中,对影片格调和艺术表现手法并不见得是原创,但他们在动作和科幻片中揉入了十分概念化、几近神话般的叙述手法,展现了兄弟俩非凡的珠连壁合才能,在1999年他们推出的影片《黑客帝国》中,这一手法被发挥至极。
沃卓斯基兄弟出生于芝加哥,父亲是一位商人,母亲是一名护士、画家。他们很早就经常就现实的真实感觉进行思考,并尝试着对一些观念进行变革,提出独创性的见解。拉里-沃卓斯基在巴德学院(Bard College)学习二年之后,便中途退学与兄弟一起做油漆匠、木工;有时还编写滑稽喜剧,并参加其中的一些表演。同时,他与从埃默森学院 (Emerson College)辍学的弟弟安迪-沃卓斯基一起,继续进行着哲学方面的辩论。
拉里在看了一本关于影坛传奇人物罗杰-科尔曼(Roger Corman)的书之后,很受启发,并嘱咐弟弟一定要读一下这本书。兄弟俩决定尝试着借用电影剧本的方式来表现他们讲故事的技巧。兄弟俩创作了一个“科尔曼式”的故事,讲述了上流社会里的尔虞我诈现象。这个故事的创意和创造灵感获得了好莱坞的不少肯定评论,受此鼓舞,兄弟俩决定继续他们在影坛上的追求。不久,沃卓斯基兄弟又为同一家影片公司创作了另一个剧本,并于1995年被拍成电影《最后的刺客》(“Assassins”)。但是该片在票房榜上并没有串红,失望之余,他们决定自己接手,打造电影。
1996年,沃卓斯基兄弟亲自担当编剧和导演,推出了现代风格惊悚片《大胆的爱,小心的偷》(“Bound”),影片获得了评论界不少的好评,当剪辑后推向家庭租片市场时,更是受到了影迷们的追捧。继该片的成功之后,沃卓斯基兄弟决定重新拾起几年前他们就开始酝酿的一个剧本。他们将网络时代对于现实和神话理念的一些探讨,并融入他们对哲学的一些思考,推出了一部概念化很强的动作片剧本,其中大量引用了现代特效技巧,并加入了令人惊悚的特技动作。兄弟俩得到了艺术家杰夫里-达罗(Geofrey Darrow)和史蒂夫-斯科罗斯(Steve Skrose)的加盟,创作出了一部动感十足的美妙动作片《黑客帝国》,并得到了华纳兄弟公司制作部经理洛伦佐-迪-博纳文图拉(Lorenzo di Bonaventura)和制片乔尔-希尔弗(Joel Silver)的大力推荐。
最终,沃卓斯基兄弟倾全力打造的这部影片,以其神秘和神话般的高智商色彩,港派打斗风格以及倍受追捧的视觉效果,在票房榜上一举打破纪录,影迷们如痴如醉,意犹未尽。不久,沃卓斯基兄弟又着手推出《黑客帝国》的二部续集,完成关于人类在一个险恶、无处不在、一切又是那么深不可测的阴谋中恢复神智的三部曲
他们的主要作品包括:
《极速赛车手》(Speed Racer,2008年)
《V字仇杀队》(V for Vendetta,2006年)(编剧)
《骇客帝国:矩阵革命》(The Matrix Revolutions,2003年)
《骇客帝国:重装上阵》(The Matrix Reloaded,2003年)
《骇客帝国》(The Matrix,1999年)
《惊世狂花》(Bound,1996年)
关于《黑客帝国》的问题~
[转]
黑客帝国没有原著,是沃卓斯基兄弟亲自写的剧本.当时他们是漫画制作人,但是很久没有作品了,他们一个同事问他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创意,他们才开始构思黑客帝国的剧情.后来三天就创作出大概的剧情.
楼主大概是被无耻的记者糊弄了,网上盛传的黑客帝国原著其实和黑客帝国没有一点关系,唯一的相同点就是二者都是赛博朋克作品.
当时这部作品发行到中国的时候正值黑客帝国2上映,他们用黑客帝国的名头做广告,还特意把这本书的名字翻译为黑客帝国.这部作品其实分为《时空英雄》、《幽灵》和《阴影》三部.但是听我一句,这部作品一点也不好看,要看还是应该看威廉吉布森的作品.
参见:
黑客帝国的小说,电子版的谁有?
那三部小说是有的,但和黑客帝国没有关系,是引入中国的时候正值黑客帝国2上映,拿黑客帝国做广告.
还亿册呢,神经漫游者都没有亿册.
李·ROCK 你既然看到了那个聊天记录怎么还说日本动漫呢?分明是导演兄弟在87年看了84年的神经漫游者之后一时兴奋写的,Matrix这个词第一次被当作虚拟网络的代名词就是在神经漫游者中.日本动漫对黑客帝国的影响仅在画面上,内容上则是延续纯正的欧美Cyberpunk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