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木马病毒(木马病毒黑客)
本文目录一览:
- 1、电信诈骗有哪几种常见手段及防范措施
- 2、大学生怎样防范电信诈骗
- 3、电信诈骗份子是怎么获取身份信息的?
- 4、利用木马病毒盗取信息的诈骗是怎样实现的?
- 5、常见的电信诈骗犯罪类型有哪些?
- 6、学生群体最常见的电信诈骗案件有哪些类型,主要的防范手段有哪些?
电信诈骗有哪几种常见手段及防范措施
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段也是非常的多的,我们一定要学会防范耐心,只有这样才可以将危险扼杀在摇篮里面,一般诈骗方式分为购物诈骗,投资理财诈骗,兼职招聘诈骗,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正确看待这些诈骗分子的行为方式才行。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社交平台的广泛应用,也极大程度上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是我们一定要学会仔细甄别身边的骗子信息才行。如果有人主动添加我们为好友的话,我们一定要三思而后行才行,如果不认识的话一定要严厉拒绝,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避免上当受骗现象的产生。
1、购物诈骗是如何进行行骗的
一般犯罪分子会主动添加受害人为好友,然后借聊天沟通来降低受害人的警惕,通过打感情牌的方式让受害人一步一步上当受骗,很多人都是在收到货物之后却没有收到尾款。在犯罪分子多次推脱之后,就会发现自己已经上当受骗,因此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电商工作者来说,一定要仔细甄别身边的骗子才行。
2、微信代购诈骗是怎样犯罪的
我们都知道,很多人的朋友圈是特别精彩的,经常性的出国或者出省旅游,这样对于一些当地的特产来说也是非常的方便购买的,但是很多人将自己伪装成。代购来进行行骗,因此我们在购买东西之前一定要仔细甄别对方的身份才行,同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保留相关的聊天记录,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保障我们的合法权益。
3、投资理财诈骗应该如何防范
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我们身边的理财方式也是越来越多,很多人对于高收益的理财可以说是两眼放光,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我们都知道任何投资方式都是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的,我们一定要以保本为主才行。
大学生怎样防范电信诈骗
我们学生自身在专业学习之余,自觉尝试接触社会,增加自身的社会经验,加强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不要有“贪图便宜”、“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的心理;注意保护个人资料信息,不可随意注册、填写自己的身份、手机号码、银行卡号等私人信息;在做好自身防范的同时,积极向周围的亲人、朋友做好宣传;发现电信诈骗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报警.如果掉人不法份子所设络的陷阱,要及时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损失.发现上当受骗不要有侥幸心理,应当迅速保存涉案证据,并及时报案。
防范电信诈骗,我就是一个例子。简单先说几句吧,我刚从学校出来经验不是很足所以呢在加上也是实习中工资给的很少。整天想着怎么去多赚点钱,坐在办公室里无所事事。直到一次在微信的拼多多里有人发兼职,正好没事干所以就报名了。根据客服指示,下载软件刚开始玩确实也赚了不少钱所以就没当回事。到最后可以升级会员赚得钱更多,玩法就是转账。转的钱越多反你的钱也越多,客服会给你合同让你看总之很放心。群里有三四千人分2个群,转完帐后发截图到群里有客服会带你怎么玩,赢了之后提前就行重点(本金一定要够)。说一点五万赢了之后就是五万三,就是这么快。总之,一句话就是会让你很放心的去做这个。直到一次,会告诉你一个盈利单也就是在你之前转帐的基础上,在转上几乎三倍的差额当然赚的钱也是之前的几倍也就是福利单,在做得时候不能有一丁点的错误如果出错就会告诉你需要重新冲入本金的4倍来更改后来数据提现。我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进了深渊,无法自拔。最后,赚的所有钱都没了,报警也没用人在国外只能自认倒霉。这里还是奉劝你谨慎一定要谨慎。为你几个诈骗例子吧,其中就有我的这本是做成视频的今天发出来。
一、网络兼职刷单诈骗:
1、不要有“贪图小便宜”“轻轻松松赚大钱”的心理,不要轻信所谓的高额回报,不要轻易点击陌生链接。
2、网络刷单本身就是一种违法的行为,任何要求垫资的网络刷单都是诈骗,遇到“刷单”、“刷信誉”、“刷信用”的网络兼职广告时要提高警惕。
3、遭遇诈骗要立即报警,并将对方的QQ、微信、电话号码、聊天记录等留存提交给警方,以便警方破案。
二、“杀猪盘”诈骗——网络交友诱导赌博
1、当前,“网络交友诱导投资、赌博诈骗”多发高发,各种婚恋、交友的网站、APP、小程序成为骗子的温床,不管多光鲜亮丽的网络人设都可能是虚构的。
2、凡是网友声称有内幕、有渠道,可以低投入高回报的都是诈骗。
3、网络上,“看似一次不经意的缘起,极可能是场精心设计的局”。你可能好奇骗子怎么这么有耐心、这么有精力、这么体贴入微?你要知道,一个诈骗案件背后,有黑灰产业助纣为虐,有诈骗团伙精细分工:从养号买号、虚构人设,到物色目标、“心理学家”编写剧本、抠脚大叔专司聊天,再到技术支撑、专业洗钱等,每个环节都有分工,施骗过程如同一场非对称的战争,所以他们厚颜无耻称这个过程为“杀猪”。因此,有网络交友需求的群体,尤其要关注本公众号,务必要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三、木马链接、钓鱼网站诈骗—虚假违章短信链接:不可触碰的短信链接
1、交警部门发送的违章短信是提醒服务,不可能有链接,更不会要求车主汇款。如收到违章短信,请通过正规渠道查询、处理违章记录。
2、类似短信中的链接可能存在木马病毒,随意点击可能会被窃取个人信息,严重的可能会被盗取支付信息。
网络环境复杂,未成年人是易受骗群体,家庭、学校应经常开展防骗教育,家长尤其应加强提醒、监护,妥善保管好手机支付密码,或设置适当的支付限额,防止孩子遭受电信网络诈骗侵害。
快过年了,不要给骗子刷业绩了!!!
电信诈骗份子是怎么获取身份信息的?
一、木马病毒窃取信息。
在所有作案手段中,手机木马短信已成为不法分子惯用的诈骗方式。他们把自己伪装成学校老师、同学甚至小三的身份,通过伪基站向周围的手机用户发送木马短信,用户只要一点击短信链接,各种网银账号、密码、短信验证码都将被木马盗取,并转发到犯罪分子手中。
二、利用网站漏洞盗取信息。
各大网站因网络漏洞而被不法分子利用,导致大量用户个人信息泄露的新闻屡见报端。数据显示,2015年360旗下“补天”平台(中国最大的漏洞播报平台)收录了1410个可能造成网站上的个人信息泄露的漏洞,涉及网站1282个,可能泄露的个人信息量高达55.3亿条,这一数字较2014年的23.6亿条翻了一倍之多。若按照中国网民总数为6.5亿计算,这意味着在2015年,平均每个中国网民至少被泄露了8条以上的个人信息。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被爆网站对于漏洞修复的态度并不积极,总体修复率仅为8.0%。
三、免费WiFi和二维码暗藏“黑手”。
“枯藤老树昏鸦,空调WiFi西瓜,葛优同款沙发,夕阳西下,我就往那一趴。”这个段子表明了手机与WiFi组合套装在人们生活中的不可或缺性。也因为此,免费WiFi成了隐私泄露的重灾区。数据显示,腾讯手机管家用户每天有超过2亿次WiFi连接,其中每天约有60万次连接了风险WiFi。一旦连接诈骗WiFi,你的网银和支付账号、密码等各类信息,可能在你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被不法分子盗取了。
此外,恶意二维码也是不法分子的手段之一。用户扫描恶意二维码,相当于点击了一个带有木马病毒的短信链接,手机将被植入木马病毒。而据调查数据显示,在7-19岁的青少年中,“经常扫二维码,不考虑是否安全”的比例高达40.3%。
四、登录密码简单统一易被破解。
一码通用虽简单省事又好记,但其中安全隐患重重。当不法分子盗取或破解了你的某个账户后,将会把相应数据在其它网站或账户上进行尝试登录,专业术语叫“撞库”。
利用木马病毒盗取信息的诈骗是怎样实现的?
木马程序属于计算机病毒的一种,但与一般的病毒不同,它一般不会进行自我复制,也并不会“刻意”去感染其他文件。它通常会伪装成程序包、压缩文件、图片、视频等形式,通过短信、网页、邮件等渠道引诱用户下载安装。如您打开了此类木马程序,您的电脑或手机等电子设备便会被编写木马程序的不法分子所控制,从而造成信息文件被修改或窃取、电子账户资金被盗用等危害。例如,目前有不法分子利用伪基站冒充银行发送短信,短信中的链接其实是一个“钓鱼网站”,而下载的客户端实际上是一个木马病毒。不法分子利用木马病毒窃取卡片信息并进行网络购物,同时将发送到客户手机上的短信验证码转移到了自己的手机上,从而完成支付。
为防范上述诈骗行为,保护您的账户资金安全,向您提出以下建议:
1.不法分子能利用“伪基站”冒充任意号码发送短信,因此即使收到中奖、软件推荐等显示为官方号码发送的短信,仍需保持警惕,建议回拨进行确认。
2.木马病毒往往会伪装成其他应用,并通过“钓鱼网站”、短信、图片、邮件、压缩包、聊天软件等方式传播,建议不要随意点击来历不明的应用软件等内容。
3.安装防火墙及杀毒软件,定期杀毒并定期更新系统补丁,保护移动终端安全。
4.下载网银支付类应用要到官方网站进行下载。
5.开通短信通知服务,账户发生异常变化后,及时联系银行,封锁账户或挂失卡片。
常见的电信诈骗犯罪类型有哪些?
电信诈骗是犯罪分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移动电话、固定电话、互联网等通讯工具,采取远程、非接触的方式,通过虚构事实诱使受害人往指定的账号打款或转账,骗取他人财物的一种犯罪行为。列举其中八种常见的诈骗类型:
1、QQ冒充好友诈骗:利用木马程序盗取对方QQ密码,截取对方聊天视频资料,熟悉对方情况后,冒充该QQ账号主人对其QQ好友以“患重病、出车祸”“急需用钱”等紧急事情为由实施诈骗。
2、QQ冒充公司老总诈骗:犯罪分子通过搜索财务人员QQ群,以“会计资格考试大纲文件”等为诱饵发送木马病毒,盗取财务人员使用的QQ号码,并分析研判出财务人员老板的QQ号码,再冒充公司老板向财务人员发送转账汇款指令。
3、微信冒充公司老总诈骗财务人员:犯罪分子通过技术手段获取公司内部人员架构情况,复制公司老总微信昵称和头像图片,伪装成公司老总添加财务人员微信实施诈骗。
4、虚构车祸诈骗:犯罪分子虚构受害人亲属或朋友遭遇车祸,需要紧急处理交通事故为由,要求对方立即转账。当事人因情况紧急便按照嫌疑人指示将钱款打入指定账户。
5、电子邮件中奖诈骗:通过互联网发送中奖邮件,受害人一旦与犯罪分子联系兑奖,即以“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账手续费”等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汇钱,达到诈骗目的。
6、娱乐节目中奖诈骗:犯罪分子以“我要上春晚”、“非常6+1”、“中国好声音”等热播节目组的名义向受害人手机群发短消息,称其已被抽选为节目幸运观众,将获得巨额奖品,后以需交手续费、保证金或个人所得税等各种借口实施连环诈骗,诱骗受害人向指定银行账号汇款。
7、冒充公检法电话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等犯罪为由,要求将其资金转入国家账户配合调查。
8、虚构绑架诈骗:犯罪分子虚构事主亲友被绑架,如要解救人质需立即打款到指定账户并不能报警,否则撕票。当事人往往因情况紧急,不知所措,按照嫌疑人指示将钱款打入账户。
扩展资料:
除此之外,诈骗分子还有低价购物诈骗、办理信用卡诈骗、刷卡消费诈骗、包裹藏毒诈骗等,为此公安机关通过发放宣传单页,现场讲解等形式,向群众介绍电信诈骗的惯用手法、作案方式以及识别、防范技巧,同时结合辖区发生的电信诈骗案例,让群众进一步熟悉电信诈骗案的行骗手段和作案特点,提醒广大群众不要轻信陌生人电话、短信、微信消息,遇到异常情况可及时向辖区民警反映或者报警。
学生群体最常见的电信诈骗案件有哪些类型,主要的防范手段有哪些?
1、电话、短信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发短信说你的银行卡在某某商场刷卡消费几千元要你及时还款,或者说你中奖了,你有快递邮件未取,你电话或网络欠费了,甚至还有的说你家人、孩子或同学朋友遇到危险了等等,如有疑问请咨询什么什么的电话。
当你拨打对方留下的电话,你将一步一步被对方诱导或威胁进入圈套,例如对方会说你个人资料泄露了,你卷入了非法活动,要求你将自己各个银行卡上的资金转到他指定的所谓安全账户上,如果你听从了对方,那么你所转出的资金将一去不回了。
2、传销
传销组织经常打着“创业、就业”的幌子,以“招聘、介绍工作”为名,诱骗求职人员参加的各类传销组织。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活跃群体。
被传销组织利用互联网平台信息审核不严等漏洞精准“设钩”,在求职、交友、征婚等平台发布虚假信息,大学生很容易落入陷阱。大学生比普通人群更加“有利可图”,同学好友处可以借钱,亲戚家人也会给予支持,有不少家庭在得知孩子身陷传销后给传销组织打款以求“破财免灾”。
3、网络刷单
一般情况下,帮忙“刷单冲业绩”能获得500-2000元不等的好处费,加之骗子承诺“钱不用你还”,大学生在骗子的蛊惑下,对这样的致富方式心存侥幸或抱有幻想。
4、低价代购物品
诈骗分子寻找机会与人接近,谎称“有关系”,“有路子”可以买到价格较低的手机、电脑等物,使受害人将钱交给他代购,骗取他人财物。
扩展资料
熟悉防诈方法
1、信息保密
勿泄个人家人密不要随意告知陌生人自己的个人情况、手机号码以及家中的电话号码等,手机中父母、亲戚的电话最好用真名显示,不要出现容易透露出双方关系的字眼。
不要把自己的个人信息和家庭联系方式轻易示人,不要将自己的手机、身份证、学生证、校园卡、银行卡等重要物品借给他人使用或交于他人保管。
不要填写各种来历不明的表格,不要随意扫描陌生的二维码,以防信息泄露,给不法分子实施诈骗等违法活动以可乘之机。
2、戒除贪婪
勿信“天上掉馅饼”不要听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语,贪图优惠和方便,办理业务要到正规的营业厅。同学们切勿贪小便宜,遇到上门推销不要轻易购买;化妆品、洗发水、运动鞋或笔记本电脑等物品,骗子极有可能采用伪劣产品或以数量短缺等方式进行诈骗。
防止银行卡诈骗、网上诈骗、电话诈骗,不要相信未经核实的退学费、中奖、捐助等信息、电话,不要贪图小利以免上当受骗。
3、提高警惕
勿信不明证件物一些犯罪分子为了博取同学的信任,会提供伪造的证件(如学生证、身份证),所以同学们一定要仔细辨别真伪,防止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