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消失的汉字(消失这个字)
本文目录一览:
(神秘地消失)的拼音是
神秘地消失
拼音:shén mì de xiāo shī
“神秘地消失”共有五个汉字,它们的拼音分别是:
神,的拼音是:shén
秘,的拼音是:mì
地,的拼音是:de
消,的拼音是:xiāo
失,的拼音是:shī
有什么字消失了
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多种文字,其中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由汉字这个源头产生了西夏文、契丹文、日本假名、韩文等等。在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中,它们有的已经消失,有的仍在沿用。现在由小编盘点在中国历史上已经消失的文字,看看你认识几种。

图:契丹文是辽代为记录契丹语而参照汉字创制的文字。是书写契丹语的两种文字,在契丹族建立的辽国有官方文字地位。大字和小字都有表意和表音的成分,小字的表音成分比大字多。大字和小字都没有完全解读出来,小字的研究比大字更加充分。

图:中国金代女真创制的文字。据《金史》记载,金太祖阿骨打命完颜希尹仿契丹字和汉字制女真字,于天辅三年(1119)颁行。20年后,金熙宗完颜亶又制女真字,于天眷元年(1138)颁行。前者称为女真大字,后者称为女真小字。但《金史》上关于女真大、小字的区别没有明确记载。传世的女真文主要是一种与方块汉字相似的单文。而日本《吾妻镜》所载的“银简铭”女真文和1977年苏联出土的金代银牌女真文都是把两个单字并写在一起的。中国明代《方氏墨谱》等书中又有上下叠写的女真文,于是学术界认为这种并写或叠写的女真文颇似契丹小字,或者就是女真小字。1973年在陕西石台《孝经》碑中心的石柱卯眼内发现金人手书《女真字文书》残页以后,更加强了这种看法。一般以为女真文最初是表意字,继而为了适合女真语的语法特点,创制了词干字和词缀字,最后发展为按音拼写的文字,即金熙宗所制的女真小字。金世宗以后,废除并写、叠写,统用单文直书。
有哪些现在已经消失,但是很有趣的汉字?
有哪些现在已经消失但是很有趣的汉字?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也是最古老的文字,我们中国文字是世界上出土最早的文字,即为甲骨文。从甲骨文到现在已经很多年了,很多字从开始使用但不方便使用,到现在消失不见了。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些有趣的文字吧。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过年的时候,都会在家里面贴上招财进宝这个复杂的字。很少人会看得懂的,如果不知道的话。但它是四个字合成了一个字,实际上它是存在的这个字。但是它太复杂了,所以这个字已经从我们的字典中消失了。
我们来说说这个字为什么会消失?第一点,它的写法太复杂了。它已经无法满足我们日常生活的需要,这是一个越来越快的时代,我们不可能为了写一个字儿写那么多笔画,浪费时间浪费精力。
第二点,这个字你说它怎么读好呢?怎么读都是个问题。只能读四个拼音,然后合成一个字。那还不如之间写成四个字。所以渐渐地这个字就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要知道读一个字最重要的是它的气势,如果你读这个字读成“jiao”那就不合适了。
不可否认它是一个有趣的字,正是因为它有趣,所以它还为我们所熟知。不然的话他早就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和其他很多很多字一样。
类似于这个字的情况还有很多很多。都是因为它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就算它有存在的意义,已经不方便呐,所以我们都不使用了,它们已经成为了一种艺术,留在了我们的生活里。
已经消失的汉字有哪些?
一、契丹文
契丹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公元91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正式称帝,建国号为契丹,后来改称为辽。建国不就之后,契丹仿照汉字创造了契丹大字与契丹小字两种文字,金灭辽之后,金章宗(此人写得一手瘦金体,与宋徽宗真迹简直如出一辙)宣布废弃契丹文。
二、西夏文
同样是在西夏建国(公元1038年建国)之初仿照汉字而创造,但是在是弃简从繁,不到二十笔简直就不好意思自称为西夏文。不过相比于契丹文字,西夏文字存在时间更长,甚至被蒙古灭国后依然在使用,现在发现书写时间最晚的石碑是明朝中叶的,也就是西夏文存在了五百年左右。
三、女真文
女真文也是在金朝建立之后才着手发明的,当时的设计师们更多的是参照契丹文,同样也有大字与小字。不过女真文看起来更像是汉字,有的甚至直接用汉字来表达不同的意思。金灭亡之后,女真文也一直被使用到明朝中期,后来被满文取代。女真文石刻大部分出土于现在的俄罗斯境内。
四、方块壮字
方块壮字是壮族同胞在唐朝的时候参照汉字发明的,这种字乍一看就像电脑中的乱码一样,它们基本上是由两个汉字拼成的,所以有很多字可以“断字取义”。1957年,壮族有了用罗马字母表音的新壮文,但是方块壮字依然被很多地方普遍使用。
5、古白文
古白文是白族同胞的文字,同样出现于唐朝,不过比方块壮字要晚两百多年。大部分古白文都是直接采用汉字,但是表达的意思完全不一样,白文也有用汉字偏旁自造的文字。1958年,白族同胞开始使用拉丁字母的表音文字,称为“新白文”。
中国有哪些已经消失的文字?
已经消失的文:女真文,契丹文,突厥文,巴斯巴蒙文,栗特文,佉卢文,吐火罗文,西夏文,于镇文。
1、女真文
女真文是金代女真人创制的文字。据《金史》记载,金太祖阿骨打命完颜希尹仿契丹文和汉字制女真字。“女真大字”于天辅三年(1119年)颁行。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又制新字,称为“女真小字”。女真小字传世的女真文主要是一种与方块汉字相似的单文。
2、契丹文
契丹文是辽代契丹人为记录契丹语而参照汉字创制的文字,属于汉字的派生文字,在契丹族建立的辽国有官方文字地位。分大字和小字两种。大字和小字都有表意和表音的成分,小字的表音成分比大字多。虽然大字和小字都没有被完全解读出来,但小字的研究比大字更为充分。
章宗明昌二年(1191年)下令停用契丹文。
3、突厥文
突厥文(Turkic script),7~10世纪突厥、维吾尔、黠戛斯等族使用的拼音文字。又称鄂尔浑-叶尼塞文、突厥卢尼克文。通行于鄂尔浑河流域、叶尼塞河流域以及今中国新疆、甘肃境内的一些地方。突厥文各种文献中所用字母数目不一,形体多样,一般认为有38~40个。大部分源于阿拉米字母,一部分来自突厥的氏族或部族标志,还有一些是表意符号。
4、西夏文
西夏文又名河西字、番文、唐古特文,是记录西夏党项族语言的文字。属表意体系,汉藏语系的羌语支。西夏人的语言已失传,跟现代的羌语和木雅语关系最密切。西夏景宗李元昊正式称帝前的大庆元年,命大臣野利仁荣创制。三年始成,共五千余字,形体方整,笔画繁冗,结构仿汉字,又有其特点。
曾在西夏王朝所统辖的今宁夏、甘肃、陕西北部、内蒙古南部等广阔地理带中,盛行了约两个世纪。元明两朝,仍在一些地区流传了大约三个世纪。西夏文专家李范文认为,全部西夏文字共计5917字,而实际上有意义的字共5857字。
5、八思巴蒙文
是元朝忽必烈时期由“国师”八思巴创制的蒙古文字,世称“八思巴蒙古新字”,它的创制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蒙古人社会的文明进程,伴随着蒙元帝国的消亡,八思巴文亦被逐渐废弃,成为一种"死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