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马病毒电脑排名(电脑病毒和木马的介绍)
电脑病毒里的十大最厉害的病毒是什么?
十大病毒排行中,“灰鸽子”木马及其变种以其广泛的传播性和极高的危害特征名列十大病毒之首,成为2006年上半年名副其实的“毒王”。以窃取“传奇”等网络游戏账号为目的“传奇木马”名列第二,而以制造“僵尸网络”的BOT类病毒“高波”和“瑞波”并列第三名。此外,攻击微软IE浏览器MHTML跨安全区脚本执行漏洞(MS03-014)的恶意网页脚本CHM木马以及攻击微软2006年首个0day漏洞(MS06-001)WMF木马名列十大病毒第四、第五位,通过QQ传播的盗窃“传奇”号码的“QQ大盗”病毒名列第六,同时具有文件型病毒、蠕虫病毒、病毒下载器等类病毒的特点的“维京”病毒名列第七,以盗取QQ或网络游戏的帐号密码为目的“传华木马”名列十大病毒之八,窃取工行网上银行的“工行钓鱼木马”以及国内首例敲诈用户钱财的“敲诈者”病毒分别名列十大病毒第九、第十位。
江民2006年上半年病毒疫情报告指出,2006年上半年未发生重大的计算机病毒疫情,病毒仍然沿袭了2005年的总体特征,以盗号窃秘的木马病毒为主。2006年上半年病毒呈现的新特征还包括,僵尸网络病毒仍有发作,但较去年有所减弱,新发现的僵尸网络病毒传染性更强,综合利用了微软操作系统的多种漏洞。利用微软0day漏洞的WMF恶意代码1、2月份在网上传播较为广泛,多家网站被种植了该恶意代码。此外,通过QQ进行传播的Adware类病毒在上半年发作的病毒总数中占有较大比例,这跟QQ用户群广泛以及应用十分频繁有关,用户的安全意识薄弱,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也是此类广告件频发的重要原因。2006年上半年,江民反病毒中心监测到国内首例通过隐藏电脑用户数据进行勒索钱财的敲诈病毒,虽然此类病毒在国外早有报道,但在国内尚属首次。
据江民科技反病毒中心统计,从2006年1月1日到2006年6月28日,反病毒中心共截获新病毒33358种,江民KV病毒预警中心显示,1至6月全国共有7322453台计算机感染了病毒,监测发现新老病毒发作次数总计178931441次(包括同台电脑同一病毒感染多种文件数)。
根据江民全球病毒监测网(国内部分)、江民病毒预警中心、客户服务中心等多个部门联合监测统计,综合病毒的破坏能力以及传播范围,江民反病毒中心公布了2006上半年度十大病毒排行:
http://cimg2.163.com/tech/2006/7/10/20060710181210ec30d.jpg[/img]
2010危险病毒木马排行榜
一般出报告都是整年整年出的,现在才3月份……先给你看看2009的吧!
、NRD系列网游窃贼
类型:盗号木马
危害:通过各种木马下载器进入用户电脑,利用键盘钩子等技术盗取地下城与勇士、魔兽世界、传奇世界等多款热门网游的账号和密码信息,还能够对受害用户的电脑屏幕截图、窃取用户存储在电脑上的图片文档和文本文档,以此破解游戏密保卡,并在后台将这些敏感信息发送到指定的服务器或邮箱中。
360安全卫士全年累计查杀量:152509102
二、“犇牛”下载器
类型:木马下载器
危害:牛年新春佳节爆发的“犇牛”堪称全年危害最大的恶意软件,它在全局劫持dll文件、感染多种类型压缩文件的基础上,综合了“熊猫烧香”在网页文件插入“网马”、局域网ARP攻击等传播手段,此外还有“磁碟机”式自动更新、“AV终结者”式强制关闭面板控件、“机器狗”式穿透还原卡的驱动技术、U盘木马的伪装和传播手段,并下载数十款盗号木马和广告程序进入受害用户电脑,堪称牛年破坏力最强、最邪恶的木马。
360安全卫士全年累计查杀量:119995842
三、IE首页劫匪
类型:广告木马
危害:具有流氓性质的IE首页劫匪在2009年格外活跃,这类广告木马的数量、感染用户规模甚至已经迫近网游盗号木马,它们的行为也具备高度的一致性,就是强制修改IE浏览器的首页为指定的网站,并在电脑桌面上生成恶意的浏览器快捷方式。IE首页劫匪的传播方式也五花八门,有的通过木马下载器侵入网民电脑,有的和不良网站提供的软件、视频等资源捆绑在一起,甚至还和大型游戏的安装文件捆绑,通过BT下载进行传播。
360安全卫士全年累计查杀量:100160913
四、文件夹模仿者
类型:U盘木马
危害:这是一类通过U盘等移动存储介质传播的木马程序,通常是由木马下载器创建的用于传播木马的功能组件,在打印店等频繁使用U盘的场所特别常见,受感染的学生用户群体也格外多。文件夹模仿者会将自己伪装成U盘中的文件夹,并把正常的文件夹设置为“隐藏”,从而欺骗用户点击,这样的话,即使用户禁止了U盘自动播放,文件夹模仿者仍然能运行起来,并且把它的母体木马下载器感染到电脑的其他磁盘中。
360安全卫士全年累计查杀量:77719535
五、魔兽密保克星
类型:盗号木马
危害:这类盗号木马将自己伪装为游戏的运行程序,针对热门网游《魔兽世界》,魔兽密保克星会把真正的wow.exe改名后设置为隐藏文件,木马却堂而皇之的以wow.exe的名称摆在玩家面前。如果玩家不加注意运行了木马,即使账号绑定了密码保护卡,游戏角色仍然会被盗取。
360安全卫士全年累计查杀量:73583440次
六、Gh0st肉鸡程序
类型:远程控制木马
危害:在2009年,Gh0st取代灰鸽子成为“肉鸡”控制最主流的黑客工具。由于该木马已经开源,各种修改版和变种更是层出不穷。和灰鸽子类似,Gh0st同样能监视受害用户的电脑屏幕、记录键盘操作、随意查看和盗取中招用户的资料,甚至自动开启用户电脑上的摄像头进行偷拍。
360安全卫士全年累计查杀量:52150554次
七、“母马”下载器
类型:木马下载器
危害:2009年1月出现的“母马”下载器采取“机器狗”式的穿透还原技术,感染系统文件实现自启动,可以穿透冰点、影子等系统还原软件,并具备更强的自我更新和变异能力:即便运行同一个“母马”样本,它所感染的系统文件都会出现不同的变化,感染方式和特征也随之变化。更特别的是,“母马”善于自动繁殖数千个子木马,将主进程文件藏身在其中,以此逃避安全软件的追杀,进而下载大量盗号木马及风险程序。
360安全卫士全年累计查杀量:24550339
八、QQ消息木马插件
类型:诈骗程序
危害:这类诈骗程序高发于2009年前半年,通常借挂马、木马下载器等方式侵入网民电脑。它会把桌面右下角真正的QQ图标隐藏起来,再将自己伪造为不断闪烁提示的QQ消息,当受害用户点开消息后便弹窗推广中奖消息类的钓鱼网站,从而以保证金、手续费等名义诈骗受害用户钱财。
360安全卫士全年累计查杀量:20287859
九、“山寨熊猫”下载器
类型:木马下载器
危害:“山寨熊猫”从行为特征上最接近于当年肆虐一时的“熊猫烧香”,它会全盘感染exe类型可执行文件,对受害用户的电脑系统杀伤力极强,一旦运行起来就会占用大量CPU资源,甚至有可能导致电脑系统瘫痪死机。一些杀毒厂商也将“山寨熊猫”命名为“宝马下载器”。
360安全卫士全年累计查杀量:18201728
十、“执照凶手”下载器
类型:木马下载器
危害:2009年底危害最大的木马。它首次采用了真实的数字签名实现“免杀”,能突破几乎所有杀毒软件的防护,同时通过感染QQ和迅雷等常用软件实现强行二次启动,因而具备空前的“免杀”能力和超强的隐蔽生存能力。单纯以查杀量计算,“执照凶手”并不能进入年度十大木马排行榜,但木马用上真实有效的数字签名,无疑是为安全行业敲响了警钟,甚至比犇牛、母马等顽固木马更值得人们警惕。
360安全卫士全年累计查杀量:1375166
病毒危险等级排名
1, 病毒名称:Worm/Viking
变种数量: 520
累计感染计算机: 446450
累计感染文件: 36728393
病毒中文名:“威金蠕虫”
病毒类型:蠕虫
危险级别:★★★☆
影响平台:Win2003/XP/2000/NT/9x/ME
描述:威金蠕虫感染Windows可执行文件,并会查找局域网中所有的共享计算机,尝试猜解它们的密码,试图感染这些计算机。该病毒还会自动在后台下载并窃取网络游戏玩家的账号和密码,并发送给黑客。同时,该病毒还会下载一个QQ病毒,自动向用户的QQ好友发送内容为“看看啊。我最近的照片~才扫描到QQ相册上的!”的消息并附带一个网址,其他用户点击消息中的网址就可能被病毒感染。
2,病毒名称: Backdoor/Huigezi
变种数: 13379
累计感染计算机: 897592
累计上报次数: 6392600
病毒中文名:“灰鸽子后门”
病毒类型:后门
危险级别:★☆
影响平台: Win 9X/ME/NT/2000/XP/2003
描述:Backdoor/Huigezi.2006.ekr“灰鸽子2006”变种ekr是一个未经授权远程访问用户计算机的后门。“灰鸽子2006”变种ekr运行后,自我复制到系统目录下。修改注册表,实现开机自启。侦听黑客指令,记录键击,盗取用户机密信息(例如,拨号上网密码,URL密码,共享密码)。另外,“灰鸽子2006”变种ekr还可以下载并执行特定文件,开启或关闭CD-ROM等。
3,病毒名称:Adware/QQHelper
变种数:1983
累计感染计算机: 1582345
累计上报次数: 4483989
病毒中文名:“多多QQ表情”
病毒类型:间谍软件
危险级别:★★★☆
影响平台: Win 9X/ME/NT/2000/XP
描述:“QQ多表情”变种是一个间谍广告软件,由VC .NET工具编写,随着QQ多表情软件安装到用户电脑中,生成文件:C:\Windows\system32\res.exe该程序采用RootKit 技术隐藏自身进程,会干扰IE的正常运行,使系统的的运行速度变慢。
4, 病毒名称:Trojan/PSW.QQPass
变种数: 1414
累计感染计算机: 615901
累计上报次数: 4580158
病毒中文名:“QQ盗号木马”
病毒类型:木马
危险级别:★
影响平台:Win9X/2000/XP/NT/Me
描述: Trojan/QQPass.ak是用Delphi编写并经UPX压缩的木马,用来窃取游戏"传奇"信息。
传播过程及特征:
1.创建下列文件:
%System%\winsocks.dll, 91136字节
%Windir%\intren0t.exe, 91136字节
2.修改注册表: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
"Intren0t" = %Windir%\intren0t.exe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Services]
"Intren0t" = %Windir%\intren0t.exe
这样,在Windows启动时,病毒就可以自动执行。
注:%Windir%为变量,一般为C:\Windows 或 C:\Winnt;
%System%为变量,一般为C:\Windows\System (Windows 95/98/Me), C:\Winnt\System32 (Windows NT/2000),
或 C:\Windows\System32 (Windows XP)。
5, 病毒名称: Trojan/PSW.LMir
变种数: 1896
累计感染计算机: 739169
累计上报次数: 4033649
病毒中文名:“传奇窃贼”
病毒类型:木马
危险级别:★
影响平台: Win 9x/2000/XP/NT/Me
描述:传奇窃贼是专门窃取网络游戏“传奇2”登录帐号密码的木马程序。该木马运行后,主程序文件自己复制到系统目录下。修改注册表,实现开机自启。终止某些防火墙、杀毒软件进程。病毒进程被终止后,会自动重启。窃取“传奇2”帐号密码,并将盗取的信息发送给黑客。
6, 病毒名称:Adware/Adload (埃得罗)
变种数量: 535
累计感染计算机: 433920
累计上报次数: 1288152
病毒中文名:“埃得罗”
病毒类型:木马
危险级别:★☆
影响平台:Win2003/XP/2000/NT/9x/ME
描述:这是一个广告程序,该病毒在目标系统中生成病毒文件。%System%inituser.exe运行时将资源段中的代码注入explorer.exe。该病毒尝试下载其他文件,并会收集客户机的信息。
7, 病毒名称:Trojan/PSW.GamePass
变种数量: 510
累计感染计算机: 157846
累计上报次数: 1095735
病毒中文名:“落雪木马”
病毒类型:木马
危险级别:★☆
影响平台:Win2003/XP/2000/NT/9x/ME
描述:“落雪”木马也叫“游戏大盗”,由VB 程序语言编写,通过 nSPack 3.1 加壳处理(即通常所说的“北斗壳”North Star),该木马文件图标一般是红色的图案,伪装成网络游戏的登陆器。病毒运行后,在C盘program file以及windows目录下生成winlogon.exe、regedit.com等14个病毒文件,病毒文件之多比较少见,,事实上这14个不同文件名的病毒文件系同一种文件。病毒文件名被模拟成正常的系统工具名称,但是文件扩展名变成了 .com。这是病毒利用了Windows操作系统执行.com文件的优先级比EXE文件高的特性,这样,当用户调用系统配置文件Msconfig.exe的时候,一般习惯上输入 Msconfig,而这是执行的并不是微软的Msconfig.exe程序,而是病毒文件 Msconfig.com ,病毒作者的“良苦用心”由此可见。病毒另一狡诈之处还有,病毒还创建一名为winlogon.exe的进程,并把 winlogon.exe 的路径指向c:\windows\winlogon.exe,而正常的系统进程路径是C:\WINDOWS\system32\ winlogon.exe,以此达到迷惑用户的目的。除了在C盘下生成很多病毒文件外,病毒还修改注册表文件关联,每当用户点击html文件时,都会运行病毒。此外,病毒还在D盘下生成一个自动运行批处理文件,这样即使C盘目录下的病毒文件被清除,当用户打开D盘时,病毒仍然被激活运行。
8,病毒名称: TrojanSpy.Banker
变种数: 210
累计感染计算机: 42838
累计上报次数: 864276
病毒中文名:“工行钓鱼木马”
病毒类型:木马
危险级别:★★★
影响平台:Windows 98/ME/NT/2000/XP/2003
描述:这是一个十分狡猾的盗取网上银行密码的木马病毒。病毒运行后,在系统目录下生成svchost.exe文件,然后修改注册表启动项以使病毒文件随操作系统同时运行。 病毒运行后,会监视微软IE浏览器正在访问的网页,如果发现用户在工行网上银行个人银行登录页面上输入了帐号、密码,并进行了提交,就会弹出伪造的IE窗,内容如下: “为了给您提供更加优良的电子银行服务,6月25日我行对电子银行系统进行了升级。请您务必修改以上信息!”病毒以此诱骗用户重新输入密码,并将窃取到的密码通过邮件发送到一个指定的163信箱。该病毒同时还会下载灰鸽子后门病毒,感染灰鸽子的用户系统将被黑客远程完全控制。
9, 病毒名称:Backdoor/HookSSDT
变种数量: 35
累计感染计算机: 123404
累计上报次数: 196468
病毒中文名:“隐形门”
病毒类型:后门
危险级别:★★
影响平台:Win2003/XP/2000/NT/9x/ME
描述:Backdoor/HookSSDT.b“隐形门”可开启用户计算机的后门,篡改Windows系统文件,导致任务管理器等一些程序显示错误信息。利用rootkit隐藏自我,防止被查杀。
10,病毒名称: I-Worm/Warezov
变种数量: 633
累计感染计算机: 20351
累计上报次数: 227240
病毒中文名:“龌龊虫”
病毒类型:蠕虫
危险级别:★★
影响平台:win 9x/me/nt/2000/xp/2003
描述:i-worm/warezov.ja“龌龊虫”变种ja是一个利用群发带毒邮件进行传播的网络蠕虫。“龌龊虫”变种ja运行后,自我复制到系统目录下,文件名由10个任意字母组成,后缀是.exe。弹出虚假升级成功信息框。修改注册表,实现开机自启。在Windows目录下释放病毒文件。强行篡改ie浏览器设置,连接指定站点,下载病毒文件。从被感染计算机上搜索有效邮箱地址,群发带毒邮件。
著名电脑病毒名称有哪些
1、系统病毒
系统病毒的前缀为:Win32、PE、Win95、W32、W95等。这些病毒的一般公有的特性是可以感染windows操作系统的 *.exe 和 *.dll 文件,并通过这些文件进行传播。如CIH病毒。
2、蠕虫病毒
蠕虫病毒的前缀是:Worm。这种病毒的公有特性是通过网络或者系统漏洞进行传播,很大部分的蠕虫病毒都有向外发送带毒邮件,阻塞网络的特性。比如冲击波(阻塞网络),小邮差(发带毒邮件) 等。
3、木马病毒、黑客病毒
木马病毒其前缀是:Trojan,黑客病毒前缀名一般为 Hack 。木马病毒的公有特性是通过网络或者系统漏洞进入用户的系统并隐藏,然后向外界泄露用户的信息,而黑客病毒则有一个可视的界面,能对用户的电脑进行远程控制。木马、黑客病毒往往是成对出现的,即木马病毒负责侵入用户的电脑,而黑客病毒则会通过该木马病毒来进行控制。现在这两种类型都越来越趋向于整合了。一般的木马如QQ消息尾巴木马 Trojan.QQ3344 ,还有大家可能遇见比较多的针对网络游戏的木马病毒如 Trojan.LMir.PSW.60 。这里补充一点,病毒名中有PSW或者什么PWD之类的一般都表示这个病毒有盗取密码的功能(这些字母一般都为“密码”的英文“password”的缩写)一些黑客程序如:网络枭雄(Hack.Nether.Client)等。
4、脚本病毒
脚本病毒的前缀是:Script。脚本病毒的公有特性是使用脚本语言编写,通过网页进行的传播的病毒,如红色代码(Script.Redlof)——可不是我们的老大代码兄哦 ^_^。脚本病毒还会有如下前缀:VBS、JS(表明是何种脚本编写的),如欢乐时光(VBS.Happytime)、十四日(Js.Fortnight.c.s)等。
5、宏病毒
其实宏病毒是也是脚本病毒的一种,由于它的特殊性,因此在这里单独算成一类。宏病毒的前缀是:Macro,第二前缀是:Word、Word97、Excel、Excel97(也许还有别的)其中之一。凡是只感染WORD97及以前版本WORD文档的病毒采用Word97做为第二前缀,格式是:Macro.Word97;凡是只感染WORD97以后版本WORD文档的病毒采用Word做为第二前缀,格式是:Macro.Word;凡是只感染EXCEL97及以前版本EXCEL文档的病毒采用Excel97做为第二前缀,格式是:Macro.Excel97;凡是只感染EXCEL97以后版本EXCEL文档的病毒采用Excel做为第二前缀,格式是:Macro.Excel,依此类推。该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能感染OFFICE系列文档,然后通过OFFICE通用模板进行传播,如:著名的美丽莎(Macro.Melissa)。
6、后门病毒
后门病毒的前缀是:Backdoor。该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通过网络传播,给系统开后门,给用户电脑带来安全隐患。如54很多朋友遇到过的IRC后门Backdoor.IRCBot 。
7、病毒种植程序病毒
这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运行时会从体内释放出一个或几个新的病毒到系统目录下,由释放出来的新病毒产生破坏。如:冰河播种者(Dropper.BingHe2.2C)、MSN射手(Dropper.Worm.Smibag)等。
8.破坏性程序病毒
破坏性程序病毒的前缀是:Harm。这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本身具有好看的图标来诱惑用户点击,当用户点击这类病毒时,病毒便会直接对用户计算机产生破坏。如:格式化C盘(Harm.formatC.f)、杀手命令(Harm.Command.Killer)等。
9.玩笑病毒
玩笑病毒的前缀是:Joke。也称恶作剧病毒。这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本身具有好看的图标来诱惑用户点击,当用户点击这类病毒时,病毒会做出各种破坏操作来吓唬用户,其实病毒并没有对用户电脑进行任何破坏。如:女鬼(Joke.Girlghost)病毒。
10.捆绑机病毒
捆绑机病毒的前缀是:Binder。这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病毒作者会使用特定的捆绑程序将病毒与一些应用程序如QQ、IE捆绑起来,表面上看是一个正常的文件,当用户运行这些捆绑病毒时,会表面上运行这些应用程序,然后隐藏运行捆绑在一起的病毒,从而给用户造成危害。如:捆绑QQ(Binder.QQPass.QQBin)、系统杀手(Binder.killsys)等
木马和病毒有什么区别?谁有病毒排行榜资料?
06上半年十大病毒排行榜出炉 灰鸽子成毒王
http://tech.163.com/06/0710/18/2LML9LQ6000917GF.html
自从第一个计算机病毒爆发以来,已经过去了20年左右的时间。《InformationWeek》最近评出了迄今为止破坏程度最为严重的十大病毒。
上个世纪80年代上半期,计算机病毒只是存在于实验室中。尽管也有一些病毒传播了出去,但绝大多数都被研究人员严格地控制在了实验室中。随后,“大脑” (Brain)病毒出现了。1986年年初,人们发现了这种计算机病毒,它是第一个PC病毒,也是能够自我复制的软件,并通过5.2英寸的软盘进行广泛传播。按照今天的标准来衡量,Brain的传播速度几乎是缓慢地爬行,但是无论如何,它也称得上是我们目前为之困扰的更有害的病毒、蠕虫和恶意软件的鼻祖。下面就是这20年来计算机病毒发展的历史。
CIH
估计损失:全球约2,000万~8,000万美元,计算机的数据损失没有统计在内。
CIH病毒1998年6月爆发于中国台湾,是公认的有史以来危险程度最高、破坏强度最大的病毒之一。
CIH感染Windows 95/98/ME等操作系统的可执行文件,能够驻留在计算机内存中,并据此继续感染其他可执行文件。
CIH的危险之处在于,一旦被激活,它可以覆盖主机硬盘上的数据并导致硬盘失效。它还具备覆盖主机BIOS芯片的能力,从而使计算机引导失败。由于能够感染可执行文件,CIH更是借众多软件分销商之力大行其道,其中就包括Activision游戏公司一款名为“原罪”(Sin)游戏的演示版。
CIH一些变种的触发日期恰好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之日,因此它也被称为切尔诺贝利病毒。但它不会感染Windows 2000/XP/NT等操作系统,如今,CIH已经不是什么严重威胁了。
梅利莎(Melissa)
损失估计:全球约3亿~6亿美元
1999年3月26日,星期五,W97M/梅利莎登上了全球各地报纸的头版。估计数字显示,这个Word宏脚本病毒感染了全球15%~20%的商用 PC。病毒传播速度之快令英特尔公司(Intel)、微软公司(Microsoft,下称微软)、以及其他许多使用Outlook软件的公司措手不及,为了防止损害,他们被迫关闭整个电子邮件系统。
梅利莎通过微软的Outlook电子邮件软件,向用户通讯簿名单中的50位联系人发送邮件来传播自身。
该邮件包含以下这句话:“这就是你请求的文档,不要给别人看”,此外夹带一个Word文档附件。而单击这个文件(成千上万毫无疑虑的用户都是这么做的),就会使病毒感染主机并且重复自我复制。
更加令人恼火的事情还在后头——一旦被激活,病毒就用动画片《辛普森一家》(The Simpsons)的台词修改用户的Word文档。
我爱你(ILOVEYOU)
损失估计:全球约100亿~150亿美元
又称情书或爱虫。它是一个Visual Basic脚本,设计精妙,还有令人难以抗拒的诱饵——爱的诺言。
2000年5月3日,“我爱你”蠕虫病毒首次在香港被发现。
“我爱你”蠕虫病毒病毒通过一封标题为“我爱你(ILOVEYOU)”、附件名称为“Love-Letter-For-You.TXT.vbs”的邮件进行传输。和梅利莎类似,病毒也向Microsoft Outlook通讯簿中的联系人发送自身。
它还大肆复制自身覆盖音乐和图片文件。更可气的是,它还会在受到感染的机器上搜索用户的账号和密码,并发送给病毒作者。
由于当时菲律宾并无制裁编写病毒程序的法律,“我爱你”病毒的作者因此逃过一劫。
红色代码(Code Red)
损失估计:全球约26亿美元
“红色代码”是一种计算机蠕虫病毒,能够通过网络服务器和互联网进行传播。2001年7月13日,红色代码从网络服务器上传播开来。它是专门针对运行微软互联网信息服务软件的网络服务器来进行攻击。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在此之前的六月中旬,微软曾经发布了一个补丁,来修补这个漏洞。
“红色代码”还被称为Bady,设计者蓄意进行最大程度的破坏。被它感染后,遭受攻击的主机所控制的网络站点上会显示这样的信息:“你好!欢迎光临 www.worm.com!”。随后,病毒便会主动寻找其他易受攻击的主机进行感染。这个行为持续大约20天,之后它便对某些特定IP地址发起拒绝服务 (DoS)攻击。在短短不到一周的时间内,这个病毒感染了近40万台服务器,据估计多达100万台计算机受到感染。
SQL Slammer
损失估计:由于SQL Slammer爆发的日期是星期六,破坏所造成的金钱损失并不大。尽管如此,它仍然冲击了全球约50万台服务器,韩国的在线能力瘫痪长达12小时。
SQL Slammer也被称为“蓝宝石”(Sapphire),2003年1月25日首次出现。它是一个非同寻常的蠕虫病毒,给互联网的流量造成了显而易见的负面影响。有意思的是,它的目标并非终端计算机用户,而是服务器。它是一个单包的、长度为376字节的蠕虫病毒,它随机产生IP地址,并向这些IP地址发送自身。如果某个IP地址恰好是一台运行着未打补丁的微软SQL服务器桌面引擎(SQL Server Desktop Engine)软件的计算机,它也会迅速开始向随机IP地址的主机开火,发射病毒。
正是运用这种效果显著的传播方式,SQL Slammer在十分钟之内感染了7.5万台计算机。庞大的数据流量令全球的路由器不堪重负,如此循环往复,更高的请求被发往更多的路由器,导致它们一个个被关闭。
冲击波(Blaster)
损失估计:20亿~100亿美元,受到感染的计算机不计其数。
对于依赖计算机运行的商业领域而言,2003年夏天是一个艰难的时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IT人士在此期间受到了“冲击波”和“霸王虫”蠕虫的双面夹击。“冲击波”(又称“Lovsan”或“MSBlast”)首先发起攻击。病毒最早于当年8月11日被检测出来并迅速传播,两天之内就达到了攻击顶峰。病毒通过网络连接和网络流量传播,利用了Windows 2000/XP的一个弱点进行攻击,被激活以后,它会向计算机用户展示一个恶意对话框,提示系统将关闭。在病毒的可执行文件MSBLAST.EXE代码中隐藏着这些信息:“桑(San),我只想说爱你!”以及“比尔?盖茨(Bill Gates)你为什么让这种事情发生?别再敛财了,修补你的软件吧!”
病毒还包含了可于4月15日向Windows升级网站(Windowsupdate.com)发起分布式DoS攻击的代码。但那时,“冲击波”造成的损害已经过了高峰期,基本上得到了控制。
霸王虫(Sobig.F)
损失估计:50亿~100亿美元,超过100万台计算机被感染.。
“冲击波”一走,“霸王虫”蠕虫便接踵而至,对企业和家庭计算机用户而言,2003年8月可谓悲惨的一月。最具破坏力的变种是Sobig.F,它8月 19日开始迅速传播,在最初的24小时之内,自身复制了100万次,创下了历史纪录(后来被Mydoom病毒打破)。病毒伪装在文件名看似无害的邮件附件之中。被激活之后,这个蠕虫便向用户的本地文件类型中发现的电子邮件地址传播自身。最终结果是造成互联网流量激增。
2003年9月10日,病毒禁用了自身,从此不再成为威胁。为得到线索,找出Sobig.F病毒的始作俑者,微软宣布悬赏25万美元,但至今为止,这个作恶者也没有被抓到。
Bagle
损失估计:数千万美元,并在不断增加
Bagle是一个经典而复杂的蠕虫病毒,2004年1月18日首次露面。这个恶意代码采取传统的机制——电子邮件附件感染用户系统,然后彻查视窗(Windows)文件,寻找到电子邮件地址发送以复制自身。
Bagle(又称Beagle)及其60~100个变种的真正危险在于,蠕虫感染了一台计算机之后,便在其TCP端口开启一个后门,远程用户和应用程序利用这个后门得到受感染系统上的数据(包括金融和个人信息在内的任何数据)访问权限。据2005年4月,TechWeb.com的一篇文章称,这种蠕虫 “通常被那帮为了扬名而不惜一切手段的黑客们称为‘通过恶意软件获利运动’的始作俑者”。
Bagle.B变种被设计成在2004年1月28日之后停止传播,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有大量的其他变种继续困扰用户。
MyDoom
损失估计:在其爆发的高峰期,全球互联网的速度性能下降了10%,网页的下载时间增加了50%。
2004年1月26日几个小时之间,MyDoom通过电子邮件在互联网上以史无前例的速度迅速传播,顷刻之间全球都能感受到它所带来的冲击波。它还有一个名称叫做Norvarg,它传播自身的方式极为迂回曲折:它把自己伪装成一封包含错误信息“邮件处理失败”、看似电子邮件错误信息邮件的附件,单击这个附件,它就被传播到了地址簿中的其他地址。MyDoom还试图通过P2P软件Kazaa用户网络账户的共享文件夹来进行传播。
这个复制进程相当成功,计算机安全专家估计,在受到感染的最初一个小时,每十封电子邮件就有一封携带病毒。MyDoom病毒程序自身设计成2004年2月12日以后停止传播。
震荡波(Sasser)
损失估计:数千万美元
“震荡波”自2004年8月30日起开始传播,其破坏能力之大令法国一些新闻机构不得不关闭了卫星通讯。它还导致德尔塔航空公司(Delta)取消了数个航班,全球范围内的许多公司不得不关闭了系统。
与先前多数病毒不同的是,“震荡波”的传播并非通过电子邮件,也不需要用户的交互动作。
“震荡波”病毒是利用了未升级的Windows 2000/XP系统的一个安全漏洞。一旦成功复制,蠕虫便主动扫描其他未受保护的系统并将自身传播到那里。受感染的系统会不断发生崩溃和不稳定的情况。
“震荡波”是德国一名17岁的高中生编写的,他在18岁生日那天释放了这个病毒。由于编写这些代码的时候他还是个未成年人,德国一家法庭认定他从事计算机破坏活动,仅判了缓刑。
http://news.csdn.net/n/20061020/96477.html
病毒排行榜
2007年上半年十大病毒档案
一、ANI病毒
病毒名称:Exploit.ANIfile
病毒中文名:ANI病毒
病毒类型:蠕虫
危险级别:★★
影响平台:Windows 2000/XP/2003/Vista
描述: 以Exploit.ANIfile.b为例,“ANI毒”变种b是一个利用微软Windows系统ANI文件处理漏洞(MS07-017)进行传播的网络蠕虫。“ANI毒”变种b运行后,自我复制到系统目录下。修改注册表,实现开机自启动。感染正常的可执行文件和本地网页文件,并下载大量木马程序。感染本地磁盘和网络共享目录下的多种类型的网页文件(包括*.HTML,*.ASPX,*.HTM,*.PHP,*.JSP,*.ASP),植入利用ANI文件处理漏洞的恶意代码。自我复制到各逻辑盘根目录下,并创建autorun.inf自动播放配置文件。双击盘符即可激活病毒,造成再次感染。修改hosts文件,屏蔽多个网址,这些网址大多是以前用来传播其它病毒的站点。另外,“ANI毒”变种b还可以利用自带的SMTP引擎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传播。
二、U盘寄生虫
病毒名称:Checker/Autorun
病毒中文名:U盘寄生虫
病毒类型:蠕虫
危险级别:★★
影响平台:Win 9X/ME/NT/2000/XP/2003
描述:Checker/Autorun“U盘寄生虫”是一个利用U盘等移动设备进行传播的蠕虫。“U盘寄生虫”是针对autorun.inf这样的自动播放文件的蠕虫病毒。autorun.inf文件一般存在于U盘、MP3、移动硬盘和硬盘各个分区的根目录下,当用户双击U盘等设备的时候,该文件就会利用Windows系统的自动播放功能优先运行autorun.inf文件,而该文件就会立即执行所要加载的病毒程序,从而破坏用户计算机,使用户计算机遭受损失。
三、熊猫烧香
病毒名称:Worm/Viking
病毒中文名:熊猫烧香
病毒类型:蠕虫
危险级别:★★★
影响平台:Win 9X/ME/NT/2000/XP/2003
描述:以Worm/Viking.qo.Html“威金”变种qo(熊猫烧香脚本病毒)为例,该病毒是由“熊猫烧香”蠕虫病毒感染之后的带毒网页,该网页会被“熊猫烧香”蠕虫病毒注入一个iframe框架,框架内包含恶意网址引用 ,这样,当用户打开该网页之后,如果IE浏览器没有打上补丁,IE就会自动下载并且执行恶意网址中的病毒体,此时用户电脑就会成为一个新的病毒传播源,进而感染局域网中的其他用户计算机。
四、“ARP”类病毒
病毒名称:“ARP”类病毒
病毒中文名:“ARP”类病毒
病毒类型:木马
危险级别:★★★
影响平台:Win 9X/ME/NT/2000/XP/2003
描述:通过伪造IP地址和MAC地址实现ARP欺骗,能够在网络中产生大量的ARP通信量使网络阻塞或者实现“man in the middle” 进行ARP重定向和嗅探攻击。 用伪造源MAC地址发送ARP响应包,对ARP高速缓存机制的攻击。当局域网内某台主机运行ARP欺骗的木马程序时,会欺骗局域网内所有主机和路由器,让所有上网的流量必须经过病毒主机。其他用户原来直接通过路由器上网现在转由通过病毒主机上网,切换的时候用户会断一次线。切换到病毒主机上网后,如果用户已经登陆了传奇服务器,那么病毒主机就会经常伪造断线的假像,那么用户就得重新登录传奇服务器,这样病毒主机就可以盗号了。
五、代理木马
病毒名称:Trojan/Agent
病毒中文名:代理木马
病毒类型:广告程序
危险级别:★★
影响平台:Win 9X/ME/NT/2000/XP/2003
描述:以“代理木马”变种crd为例, Trojan/Agent.crd是一个盗取用户机密信息的木马程序。“代理木马”变种crd运行后,自我复制到系统目录下,文件名随机生成。修改注册表,实现开机自启。从指定站点下载其它木马,侦听黑客指令,盗取用户机密信息。
六、网游大盗
病毒名称:Trojan/PSW.GamePass
病毒中文名:网游大盗
病毒类型:木马
危险级别:★
影响平台:Win 9X/ME/NT/2000/XP/2003
描述:以Trojan/PSW.GamePass.hvs为例,“网游大盗”变种hvs是一个木马程序,专门盗取网络游戏玩家的帐号、密码、装备等。
七、鞋匠
病毒名称:Adware/Clicker
病毒中文名:鞋匠
病毒类型:广告程序
危险级别:★
影响平台:Win 9X/ME/NT/2000/XP/2003
描述:以Adware/Clicker.je为例,“鞋匠”变种je是一个广告程序,可弹出大量广告信息,并在被感染计算机上下载其它病毒。“鞋匠”变种je运行后,在Windows目录下创建病毒文件。修改注册表,实现开机自启。自我注册为服务,服务的名称随机生成。侦听黑客指令,连接指定站点,弹出大量广告条幅,用户一旦点击带毒广告,立即在用户计算机上安装其它病毒。
八、广告泡泡
病毒名称:Adware/Boran
病毒中文名:广告泡泡
病毒类型:广告程序
危险级别:★★
影响平台:Win 9X/ME/NT/2000/XP/2003
描述:以 Adware/Boran.e为例,“广告泡泡”变种e是一个广告程序,采用RootKit等底层技术编写,一旦安装,很难卸载彻底。该程序会在C:\Program Files\MMSAssist下释放出病毒文件。在后台定时弹出广告窗口,占用系统资源,干扰用户操作。
九、埃德罗
病毒名称:TrojanDownloader
病毒中文名:埃德罗
病毒类型:广告程序
危险级别:★
影响平台:Win 2000/XP/2003
描述: Adware/Adload.ad“埃德罗”变种ad是一个广告程序,在被感染计算机上强制安装广告。
十、IstBar脚本
病毒名称:TrojanDownloader.JS.IstBar
病毒中文名:IstBar脚本
病毒类型:木马下载器
危险级别:★★
影响平台:Win 9X/ME/NT/2000/XP/2003
描述:TrojanDownloader.JS.IstBar.t“IstBar脚本”变种t是一个用JavaScript语言编写的木马下载器。“IstBar脚本”变种t运行后,在用户的计算机中强行安装IstBar工具条,造成用户系统变慢,自动弹出广告,强行锁定用户的IE首页等等。
以上数据来自江民科技,使用正版江民杀毒软件KV2007可以查杀.
谁能告诉我几款著名的木马病毒
“灰鸽子”木马病毒
灰鸽子变种木马运行后,会自我复制到Windows目录下,并自行将安装程序删除。修改注册表,将病毒文件注册为服务项实现开机自启。木马程序还会注入所有的进程中,隐藏自我,防止被杀毒软件查杀。自动开启IE浏览器,以便与外界进行通信,侦听黑客指令,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连接黑客指定站点,盗取用户信息、下载其它特定程序。
“特洛伊”木马病毒
特洛伊木马是一种恶意程序,它们悄悄地在宿主机器上运行,就在用户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让攻击者获得了远程访问和控制系统的权限。一般而言,大多数特洛伊木马都模仿一些正规的远程控制软件的功能,如Symantec的pcAnywhere,但特洛伊木马也有一些明显的特点,例如它的安装和操作都是在隐蔽之中完成。攻击者经常把特洛伊木马隐藏在一些游戏或小软件之中,诱使粗心的用户在自己的机器上运行。最常见的情况是,上当的用户要么从不正规的网站下载和运行了带恶意代码的软件,要么不小心点击了带恶意代码的邮件附件。
大多数特洛伊木马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两个部分。攻击者利用一种称为绑定程序的工具将服务器部分绑定到某个合法软件上,诱使用户运行合法软件。只要用户一运行软件,特洛伊木马的服务器部分就在用户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完成了安装过程。通常,特洛伊木马的服务器部分都是可以定制的,攻击者可以定制的项目一般包括:服务器运行的IP端口号,程序启动时机,如何发出调用,如何隐身,是否加密。另外,攻击者还可以设置登录服务器的密码、确定通信方式。
“QQ”木马病毒
qq的间谍软件,用来盗取qq号。
通常是通过某种方式隐藏在你的电脑主机里,
在你输入qq密码时,记录并发信息给下木马的人
世界最强的十大电脑病毒是什么?
一、勒索病毒事件
勒索病毒是一种源于美国国家安全局的计算机病毒。近100个国家已经招募,其中英国医疗系统瘫痪,大量患者无法就医。中国大学的内部网络也受到了感染。受影响机器的磁盘文件将被加密,只有在支付赎金后才能解密和恢复。勒索金额为5个比特币,分别相当于人民币5万元。根据最新报告,病毒勒索背后的黑客已经收到8.2个比特币。
二、“CIH病毒”事件
说到CIH病毒,它确实是中国人的一个荣誉,因为它是由一个叫陈盈豪的台湾大学生写的。与两大国际盗版集团一起销售的盗版光盘首先在欧洲和美国广泛传播,然后通过各种互联网网站相互转载,使其迅速传播。那时候这是一场大灾难。世界上无数的计算机硬盘上布满了垃圾数据。病毒甚至破坏了电脑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最后连电脑都无法启动。在2001年和2002年,病毒复活了几次。它真的是一只不死蟑螂。
三、“梅利莎病毒”事件
1998年,大卫史密斯在Word软件中使用宏操作编写了一个计算机病毒。该病毒是通过微软Outlook传播的。史密斯把它命名为梅丽莎,一个舞者。一旦收件人打开邮件,病毒会自动复制并向50个朋友发送相同的邮件。史密斯把它放到互联网上后,病毒开始迅速传播。直到1999年3月,梅丽莎一直在世界各地报纸的头版。据当时统计,梅丽莎感染了世界上15%~20%的商用电脑。病毒的迅速传播使得美国联邦政府对此事非常重视。它还迫使Outlook暂停服务,直到病毒被清除。史密斯还被判入狱20个月,罚款5000美元。这也是第一个引起全世界关注的计算机病毒。
四、“冲击波病毒”事件
冲击波病毒是利用2003年7月21日宣布的RPC漏洞传播的。那年八月病毒爆发了。它会使系统运行异常,持续重启,甚至导致系统崩溃。此外,该病毒具有很强的自我防御能力。它还将对微软升级后的网站进行拒绝服务攻击,导致网站被封锁,用户无法通过网站升级系统。使计算机失去更新漏洞修补程序的能力。然而,病毒的制造者只是一个18岁的男孩,杰弗里李帕森,他最终被判处18个月的监禁。这种病毒的变种今天仍然存在。小心你做的事。
五、“爱虫病毒”事件
与梅丽莎相似,爱虫也通过Outlook电子邮件系统传播,但邮件主题已改为“我爱你”。打开病毒附件后,它会自动传播。这种病毒在很短的时间内攻击了世界上无数的计算机,而且它也是一种非常挑剔的病毒。它喜欢拥有高价值信息技术资源的计算机系统,如美国国家安全部、中央情报局、英国议会和其他政府机构、股票经纪人和著名的跨国公司。“爱虫”病毒是迄今发现的速度最快、传播最广的计算机病毒。
六、“震荡波病毒”事件
冲击波于2004年4月30日爆发,在短时间内给全世界造成了数千万美元的损失,并使每个人都记得2004年4月。一旦电脑被击中,它将莫名其妙地崩溃或重启。然而,在纯DOS环境下执行病毒文件会显示谴责美国士兵的英语句子。
七、“MyDoom病毒”事件
我的末日是一种通过电子邮件附件和P2P网络Kazaa传播的病毒。它于2004年1月28日爆发,导致网络负载时间在高峰期间慢了50%以上。它会自动生成病毒文件,修改注册表,并通过电子邮件传播。一家芬兰安全软件和服务公司甚至称其为病毒史上最糟糕的电子邮件蠕虫。据估计,病毒的传播占爆发当天全球电子邮件流量的20%至30%,全世界有40万至50万台计算机受到感染。
八、美国1.3亿张信用卡信息被盗事件
从2006年10月到2008年1月,28岁的美国迈阿密人冈萨雷斯(Gonzalez)利用黑客技术突破计算机防火墙,侵入五大公司的计算机系统,窃取了约1.3亿张信用卡和借记卡的账户信息。这导致了迄今为止美国司法部起诉的最大的身份盗窃案,并直接导致支付服务巨头哈特兰向维萨、万事达、美国运通和其他信用卡公司支付超过1.1亿美元的相关赔偿。2010年3月,冈萨雷斯被判处两项并行的20年刑期,这是美国历史上对计算机犯罪的最长刑期。因为这一事件,冈萨雷斯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黑客。
九、索尼影业遭袭事件
2014年11月24日,黑客组织“和平卫士”发布了索尼电影公司员工的电子邮件,内容包括公司高管薪酬和索尼不发布电影拷贝。据估计,这一行动与即将上映的电影《采访》有关。尽管索尼电影公司最终决定取消这部电影的发行。然而,在攻击发生几个月后,它的影响继续发酵,频繁的计算机故障和电子邮件冻结。艾米帕斯卡,该公司的联合主席,被迫辞职,因为许多电影明星和社会各界名人的参与。这不是索尼第一次被黑客攻击。2011年,索尼PSN网络上数百万用户的信息被盗。索尼影业经常受到黑客的攻击。除了树的受欢迎程度之外,据估计这与它的低劣质量有关。
十、“熊猫烧香病毒”事件
你为什么把熊猫烧香病毒放在最后?因为边肖最了解熊猫烧香病毒。我相信从2006年到2007年初,玩电脑的人会记得一种叫做“熊猫烧香”的病毒。2007年1月初,它开始在互联网上肆虐。它主要是通过下载的文件传输的。受感染的机器文件间接对其他计算机程序和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因为它们被错误地携带。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病毒继续入侵个人电脑,给数百万个人用户、网吧和企业局域网用户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被《2006年度中国大陆地区电脑病毒疫情和互联网安全报告》评为“毒王”。然而,熊猫烧香只是为了炫耀他们的技能,而不是像bitvirus一样要钱。2007年9月24日,“烧香熊猫”案一审宣判,主犯李俊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